致餐飲老板:你的時間都去哪了?頭條
他們大多數習慣了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,不知道該如何“慢下來”,或者不知道“慢下來”后該做什么。
現代社會就像一架高速運轉的機器,每個人都在其中扮演著某種角色。機器越轉越快,人就被推著一直往前跑,疲于奔命。
本文的作者用手術刀般的文字,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理解時間的全新視角。
1時間管理——讓我們越來越快
時間猶如一套嚴苛的規(guī)則,規(guī)范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。
“時間管理”應運而生,還成了今天的一門顯學:
它教我們如何設定任務目標,如何把任務分解,如何區(qū)分重要和緊急,如何把事情列成清單并設定好時間,如何把控好自己的工作效率……
這些方法無疑都有一定的作用,但只不過都是“技術層面的解決”。只對問題的表面部分實施干預,而忽視了問題深處的根源。
其后果是,問題的表面部分在短暫的消失后又再次出現,甚至愈演愈烈。
時間管理中提倡的很多方法,并不是要讓人們逃離現代性境遇所構筑的牢籠,反而是要對其加以技術性強化,教會我們更精細、更嚴苛地分割生命時間。
我們原本就是因為快而痛苦,可時間管理卻教我們如何更快。
通過讓自己更快來趕上外部環(huán)境的快,表面上來看也有幾分道理??筛F究起來,卻是難以成真的海市蜃樓,因為完成一件事情的復雜程度往往超過我們的想象。
無怪乎計算機科學家侯世達在其名著《哥德爾、艾舍爾、巴赫——集異璧之大成》一書中,提出了著名的侯世達定律:
“實際做事花費的時間總是比預期的要長,即使預期中考慮了侯世達定律?!?/span>
另一方面,人們無法預估未來發(fā)生的意外事件,而意外事件總是頻頻發(fā)生,打亂人們的原定計劃。
沒有什么東西一成不變,所以我們的計劃總是泡湯。
社會學家鮑曼認為,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是“液態(tài)的”(liquid),是一個流動的世界,在這個社會里,沒有什么東西是一成不變的,一切都處于不確定性中。
由此可見,時間管理中制定時間計劃的方法并不可靠。
我們通常制定的計劃往往會大大低估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,而正是這樣的低估,逼迫我們快馬加鞭,去完成一個個原本在既定期限內難以完成的任務,而一旦無法完成,我們又會陷入自責之中,而這種自責本身也是耗費時間的……
所以,雖然時間管理對于提升人們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業(yè)績有時候會有一定的幫助,但人們的主觀感受卻常與此并不一致。
人們依然會覺得時間不夠用,事情永遠都做不完,甚至為此而心力交瘁。
2工作要快,但生活要慢
哈佛大學的李歐梵教授認為,我們應該從一味求快的心理慣性中跳出來,讓生活變得更有節(jié)奏感,也就是“有快有慢”才好。
他在《人文六講》一書中寫道:“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應該有快有慢,而不是一味地和時間競賽。
什么叫有快有慢?用音樂的說法就是節(jié)奏。
想讓自己慢下來享受生活卻很難做到
他讓自己慢下來的方法是,每天抽一點時間去“面壁”,也就是在一個私人的空間里,靜靜地去聽自己內心的聲音,讓心中不同的“自我”參與對話和辯論。
這樣,可以讓自己不隨波逐流。
而另一些事情,像處理日常公務諸如看郵件、寫報告等,則是越快越好,李歐梵先生說他都是用“極有限的時間”把它們處理掉的。
李歐梵先生的做法頗符合“平衡時間觀”。
在工作場合和生活場合采用不同的時間視角,也正是平衡時間觀所提倡的??涩F代人常犯的一個錯誤,就是把工作和生活相混淆,不是“過日子”,而是“趕日子”。
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經說過:“做學問,做事業(yè),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樁事。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。我所謂‘生活’是‘享受’,是‘領略’,是‘培養(yǎng)生機’。假若為學問為事業(yè)而忘卻生活,那種學問和事業(yè)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義與價值?!?/span>
這番話,值得好好深思和回味。
繼續(xù)說生活中的慢。
時尚專家弗洛克在一本名為《享樂主義手冊》的小冊子中給出了很多讓生活慢下來的建議,都挺有意思的,這里列舉幾條:
? 找一把公園長椅,坐下來,觀察生活
? 躺在吊床里看星星? 散步,不要方向? 在完全靜寂中看一本書? 在陽光下小睡片刻? 在燭光中洗一次澡? 睡到自然醒
當然,掌握生活快慢之道最關鍵的是要想清楚什么事情應求“快”,什么事情應求“慢”。
這里我作了一個簡單的歸納,供大家參考:
盡可能求快的事情:
做家務等體力勞動,完成常規(guī)的事務性工作,完成簡單的執(zhí)行性任務,常用商品的線上線下購買,注定無法達成共識的爭吵和爭論等。
盡可能求慢的事情:
與家人共度閑暇時光,欣賞藝術作品,自我反思,思考重大決策,創(chuàng)造性活動中的醞釀過程,為一個挑戰(zhàn)性任務做好準備等。
3提高時間的使用深度
時間的“快”和“慢”也常常對應著時間的“深”和“淺”。
社會學家曾發(fā)現過一個“時間悖論”:半個多世紀以來,人們可自由支配的閑暇時間總體上一直呈增加的趨勢,但人們主觀上卻覺得自己的閑暇時間在減少。
也就是說,人們實際擁有的時間越多,主觀感受擁有的時間卻越少。
為什么呢?
這正好可以用時間使用的深度來解釋。
心無旁騖時時間往往過得飛快,同時我們也會獲得相應的滿足感。
同樣是安排閑暇的時間,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的“被動式休閑”所帶給人的滿足感,就遠遠不如從事一項自己的業(yè)余愛好所帶來的滿足感。
在看電視時:我們可以同時嗑瓜子、玩手機、跟人聊天,我們并沒有傾情投入;而在進行寫作、繪畫等一些創(chuàng)造性的活動時:則可以完全沉浸其中,甚至進入“心流”的狀態(tài)。
所以說,我們從閑暇中獲得放松和滿足的程度并不取決于閑暇時間的長度,而是取決于其質量。
“心流”(flow)這個由心理學家齊克森米哈里創(chuàng)立的概念已經漸漸為大眾所熟知,它是指人全情投入于一件事中的狀態(tài)。
在心流發(fā)生時,人心無旁騖、全神貫注,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存在,忘記了時間的流逝,在這個過程中,人會獲得很大的滿足感。
當然,人也不可能一直處于心流狀態(tài)中,也需要很簡單地放松、閑適,只不過,在時間的“深”與“淺”之間需要某種平衡。
獲得高質量的休閑滿足其實很簡單,就是: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項長期的業(yè)余愛好。
保持一項愛好,讓它在時間的深度和長度中慢慢生長,可能會得到始料未及的成就。
所以,事業(yè)與生活的秘訣,無外乎就是處理好時間的“快”與“慢”、“深”與“淺”的關系。
本文來源云餐飲,由餐飲界m.thebridgeofsanluisrey.com整編報道,轉載請注明來源!
免責聲明:1.餐飲界遵循行業(yè)規(guī)范,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2.餐飲界的原創(chuàng)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餐飲界m.thebridgeofsanluisrey.com"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餐飲界或將追究責任;3.投稿請加小編微信canyinj888或QQ237634588。4.餐飲界提供的資料部分來源網絡,僅供用戶免費查閱,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、即時性和有效性,若網站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、延誤、不準確、錯誤和遺漏等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處理,我們不承擔任何責任。
掃碼關注餐飲界微信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