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輕群體激活了茶飲市場,新茶飲品牌要想做大還得挖掘新的商業(yè)打法專欄
不久前,星巴克宣布將在2018年春季關閉旗下全部379家Teavana茶飲零售店,一時引發(fā)業(yè)界熱議,紛紛質疑“星巴克都沒做起來的茶飲市場,國內這些網紅茶飲有什么勝算?”
筷玩思維認為,雖然星巴克旗下的Teavana茶飲零售店和國內的網紅茶飲店做的都是茶飲生意,但走的還真不是一個路子,或者說它們的賽道都不同,而且星巴克茶飲店在市場發(fā)生變化后未找到發(fā)力點。
首先,Teavana門店切的是零售賽道。除了售賣杯裝茶飲料,還售賣茶葉、茶具、茶飾、茶食品等,杯裝茶飲料只占整體營業(yè)額的20%,另外的80%都來源于茶葉等零售形態(tài)的產品。Teavana門店不設桌椅,客單價人民幣250元左右,一周的客流量在2500-3500之間。
有人把Teavana的門店開不下去的原因歸結為美國人沒有去茶館喝茶的習慣,確實,Teavana曾開了5家茶吧,現(xiàn)只剩下1家西雅圖的試驗店。
但美國人是愛喝茶的,據美國茶協(xié)會的數(shù)據顯示,在過去的20年時間里,美國茶葉市場的規(guī)模增長了4倍以上。
有意思的是,Teavana的客群發(fā)生了改變,Teavana的主要客戶群也由40歲左右的中年人逐漸向20-25歲的年輕一代轉變。
也就是說,美國人喝茶的需求一直在,只是換了一批人。星巴克茶飲店也感知到了,比如進行店面升級,吸引年輕顧客,針對年輕人做各種營銷活動,但效果甚微。
星巴克將Teavana的糟糕表現(xiàn)歸結于實體零售的衰頹,這確實是重要因素,當花費時間體力去線下買的物品和線上所差無幾時,誰還會去線下買?
這些高品質的茶葉對這些重體驗的年輕消費者來說,實在是缺乏吸引力。此外,Teavana門店的產品,如果按口味和顏色等細分的話近8000種,一個零售店面,竟然還雇傭了21位能講各國語言的銷售團隊,而且多開在商場里,這樣的成本可想而知。
星巴克販茶敗走麥城,為何國內的茶飲市場卻越來越火?以網紅茶飲店為代表的新中式茶飲到底有啥能耐?它走的是什么賽道?
新中式茶飲究竟有多火?來從這些維度看看
媒體:
用戶會被網紅茶飲店的各種消息刷屏。
資本:
目前茶飲行業(yè)的融資金額已經超過13億元,奈雪的茶在2017年初獲得天圖資本過億元的投資;因味茶獲得了京東創(chuàng)始人劉強東等5億元的投資;美亞投資一點點1億美元以及喜茶獲得IDG投資。
品牌:
一些傳統(tǒng)品牌也加入了新中式茶飲的陣營,比如涼茶品牌王老吉不久前開設第一家線下現(xiàn)泡茶概念店,以檔口店的形式主打養(yǎng)生茶、功能性的茶。呷哺呷哺有36家門店引入了茶鋪,主打臺式手搖茶,完全手工搖動調制。
消費端:
筷玩思維了解到,夏季每月喝30杯飲品以上的消費者,全國比率已超過36.5%。
市場:
從2001年起,我國茶飲料市場進入快速發(fā)展期,幾乎每年以30%的速度增長,已成長為茶產業(yè)的重要支柱,新中式茶飲的潛在市場規(guī)模在400億元至500億元。
從粗放式的茶館到精品茶飲店,新中式茶時代到來
新中式茶飲現(xiàn)在火爆異常,甚至成為了時尚的代言詞,但往回看幾年,茶跟時尚完全不搭界。
此前,提起茶館,人們會有兩種認知:一種是將茶館和賭場、麻將、烏煙瘴氣這些詞聯(lián)系在一起,另一種是和小眾、文藝這些詞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總之,給人的印象就是:茶館是為一小部分群體而存在的,無法大眾化。
但現(xiàn)在的新中式茶飲卻受到了這個時代走在時尚前沿的年輕人的喜愛,而且一躍成為網紅級的新鮮事物,茶飲行業(yè)已經由粗放式經營進入了高門檻時代。
從茶館到新中式茶飲,幾乎是顛覆,產品改變了,客群改變了,經營模式都改變了。但從茶飲連鎖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來看,新中式茶飲完成了新的消費升級,使茶飲連鎖行業(yè)進入了第三階段。
第一階段是粉末時代,因產品是由粉末沖水調制而成得名,不含茶也不含奶,此時的奶茶店以3-5平米的小檔口形式存在。
第二階段是街頭時代,因遍布大街小巷而得名,出現(xiàn)了茶基底,即用茶末和茶渣制作基底茶,并將其裝在茶桶里,每隔數(shù)小時進行更換,此時真的茶葉代替粉末出現(xiàn)在奶茶中,但奶還是以粉末為主,該階段興起的知名奶茶品牌有CoCo都可、Happy Lemo快樂檸檬等。
第二階段后期,出現(xiàn)了鮮奶,還新創(chuàng)了奶蓋茶,將淡奶油打發(fā)并覆蓋在純茶上面,形成全新的形態(tài)及口感。
第三階段是新中式茶時代,新體現(xiàn)在原料上采取上等的茶葉、新鮮天然的奶油,并使用更專業(yè)的萃取設備保證口感的一致性和高效;萃取工藝上除了傳統(tǒng)的熱泡,還引入了冷泡、真空高壓萃取等;在店面裝修上,將單店面積從15~20㎡擴大到50~100㎡,還設計各種主題各種裝修風格的茶飲。
茶飲產品更新?lián)Q代,迎接消費升級回到餐飲賽道
星巴克茶飲店失敗的重要原因是:實體店零售受到沖擊,客群發(fā)生改變。
而新中式茶飲之所以能興起就在于瞄準了85后、90后這一消費群體。對于這類群體,茶飲店直接傳遞茶葉產地、奶蓋品質這些信息,他們不一定買單。
單單靠品質是不能打動他們的,他們選擇消費茶飲,可能是想解渴,可能就是想解饞,想嘗鮮或者找到自己喜歡的口味,找到自己的FreeStyle,還可能是和朋友逛累了想找個地方休息下,抑或是覺得它的包裝好看,想發(fā)個朋友圈。
因此,想要滿足這類群體的需求,還得用新中式茶的思路,研發(fā)這一客群喜愛的茶飲,在產品包裝和店面設計上下功夫,為其創(chuàng)造更舒適、更時尚的休息空間,滿足年輕群體追求輕奢的心理,為其注重生活品質和生活方式制造身份認同感。
傳統(tǒng)熱泡茶升級為便利的冷泡茶,新茶飲新品更能滿足用戶期待
這類群體,一般不會自己去買袋裝的茶葉回家泡,更多的是在逛街、看電影或路過某些飲品店時,來上一杯甜甜的冷泡茶。
因此,新中式茶飲店售賣現(xiàn)泡茶,對產品進行融合創(chuàng)新,將苦澀的傳統(tǒng)茶改得像飲料一樣好喝;從便捷性來看,相比于傳統(tǒng)的熱泡茶,冷泡茶也更適應現(xiàn)代人的快節(jié)奏生活;這些新中式茶飲品牌不斷研發(fā)口味,提高效率。
喜茶的第一家門店開在三線城市廣東江門,當時的人流量很少,喜茶的創(chuàng)始人Neo就通過微博等渠道來收集顧客的反饋意見,每天進行產品迭代。喜茶自創(chuàng)的芝士奶蓋茶,也是通過微博搜索,發(fā)現(xiàn)芒果和芝士的搜索量最大,再加上流行的奶蓋茶,爆款單品就打造出來了。
各個新式茶飲品牌都用自創(chuàng)的單品來占領消費者心智,比如,樸茶的健康概念手作茶、本宮的茶里的中式傳統(tǒng)茶、喜茶的芝士奶蓋以及一點點的波霸,與傳統(tǒng)的茶飲店形成了差異。
為保證產品口感和標準化,新中式茶飲品牌引進了漩茶機,幾十秒內就能現(xiàn)場萃取出茶葉精華,將傳統(tǒng)制作流程標準化、速度化、便利化、健康化,既保有傳統(tǒng)古法沖泡的茶色、茶味與茶香,又能加快萃茶速度。
有的茶飲品牌還在制冰機上花心思,比如超級樂茶訂制的制冰機,可以將冰塊的質量提升3倍,這樣制出來的冰塊不僅密度大,也會融化得更慢,不僅能在茶湯萃取后瞬間鎖住茶的鮮香,加入茶飲后,也能在留存茶的原味上更勝一籌。
新式茶飲+第三空間,打造更加時尚輕松的休息場所
第三空間是一個商業(yè)概念,書店、茶館、酒館、咖啡館都可視為第三空間。
舊式的茶館或者是酒館都是針對特定群體的,而書店多年來一直在情懷與商業(yè)之間苦苦掙扎,以星巴克為代表的咖啡館,已將第三空間的商業(yè)價值發(fā)揮出來了,在星巴克休息、處理工作、談論事情已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。
但去年,整個咖啡行業(yè)出現(xiàn)負增長,人們對“咖啡+第三空間”的組合也產生了審美疲勞,這時“新式茶飲+第三空間”更能贏得人們的關注。
比如,茶飲店品牌“煮葉”就稱自己要為顧客提供茶飲的第三空間;喜茶也在首次采用大店模式后,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。
在聚會、逛街、看電影等休閑娛樂之外,消費者還需要一個地方休息,而能坐下來的地方除了餐館就是星巴克這樣的咖啡館了,星巴克的商務氣息比較濃厚,相比之下,新式茶飲店這種形態(tài)更加符合年輕消費者的胃口:時尚、個性,還適合凹造型、拍照。
現(xiàn)在不少線下商場也在打造“場景”,消費元素減弱,社交屬性增強,泰國The Commons商場是這種業(yè)態(tài)的典型,“先是社區(qū)、再有商場”。
如今的電商、外賣沖擊了餐飲市場的格局,線下門店如果提供的東西和線上一樣,就毫無競爭力,因此要打造場景提升用戶黏性,同時如何控制成本、探索商業(yè)模式則成了當下亟需解決的痛點。
但不可否認的是,新式茶飲有了第三空間的屬性,也就有了創(chuàng)造更多商業(yè)打法的可能性。
新茶飲通過營銷提升品牌知名度,精耕行業(yè)才能持續(xù)
很多人,沒有喝過喜茶、一點點,也沒有去享受過它們的第三空間,但是他們對這些新中式茶飲品牌一定不陌生,這就是這些茶飲品牌的傳播效果。
首先這些新中式茶飲品牌無論在產品包裝還是在店面設計上,都十分符合年輕消費者的胃口,這類群體的分享欲望也是最強的,尤其喜歡分享小確幸(微小而確定的幸福)。
因此,通過年輕消費者的分享和炒作,品牌可以快速被放大。
消費者在買到稀缺的網紅茶飲后,會很興奮,這時茶飲好不好喝可能已經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,他/她買到了,它代表著時尚,代表著輕奢的生活方式。但這類消費者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之后,可能又對新的東西感到好奇了,于是又開始了下一輪的追捧。
因此,一個品牌如果只有傳播價值的話,很快就會銷聲匿跡,新中式茶飲是在消費升級的熱潮下誕生的,如何趁著當下國人對新茶飲的熱情,推出更多爆款單品并且探索更多可持續(xù)的商業(yè)模式,這才是新茶飲品牌該做的。
結語
新中式茶飲市場看似火爆,但要追求品質,在原材料上就得付出高昂成本;想用第三空間給顧客體驗,就得支付高昂租金;想要提高效率,就得付出更多人工成本和設備成本,因此這一市場并沒有看起來那么暴利。
不少茶飲品牌都開始在整合供應鏈,通過成規(guī)模的銷量獲取供應鏈的議價優(yōu)勢,甚至還對茶葉的源頭“土壤”進行改良,而土壤改良至少需要5年時間,并且還要研發(fā)出品牌獨特的口味,可以說這些茶飲品牌是在打一場攻堅戰(zhàn)。
筷玩思維認為,餐飲行業(yè)門檻相對較低,模式又相對比較重,因此很難出現(xiàn)大的餐飲巨頭,這一點在新茶飲市場體現(xiàn)的更明顯,新茶飲市場的門檻更低,因為迎合消費升級,模式更重。
因此,新茶飲品牌要想做大做強,需要摸索出自己的商業(yè)模式,利用已有第三空間,創(chuàng)造新的業(yè)務增長點,并深入挖掘用戶痛點,結合供應鏈創(chuàng)造出與市場更匹配的產品,新茶飲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本文來源:筷玩思維,由餐飲界(微信ID:canyinj)整編報道,轉載請注明來源!
1.餐飲界遵循行業(yè)規(guī)范,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2.餐飲界的原創(chuàng)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餐飲界"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餐飲界或將追究責任;3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餐飲界編輯修改或補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