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新消費邏輯下的精眾,品牌要學會“讀心術”頭條
消費群體的精眾化
消費文化不再是代際的隔離而是相互的滲透
過去,企業(yè)常常用地理特征、人口特征等作為標準對消費進行細分,但是,今天,這樣的細分顯然已經不夠準確,消費者不再是一個單一指標所勾勒的肖像,而是一個融合了更多興趣標簽、行為偏好、價值主張的構成,不同年齡的群體有可能會在同樣的一個社群或者消費空間中聚合,60、70、80、90也可能因為某一個共同的興趣玩在一起,消費文化不再是代際的隔離,而是相互的滲透。
國家廣告研究院和知萌咨詢機構最近發(fā)布的《2015-2016中國精眾營銷發(fā)展報告》指出,大眾市場進入同質化的競爭,互聯(lián)網的進入進一步讓大眾市場陷入了血海競爭,用同樣的商品和服務去面對中國消費者已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,粗放經濟時代已一去不復返,中國正逐漸走向比細分更精準的多元的“精眾市場”,企業(yè)需要重新定義消費者,重新尋找更加垂直化的精眾市場和個性化的精眾族群,并要去洞察打動消費者的更深度的社群標簽,這是品牌今天在消費者定義上需要去做的工作。
從清單式消費到探索式消費
消費不僅是一種體驗,更是獲得“未知”或者“趣味”
過去消費者習慣按照慣常的消費邏輯進行消費,“清單式消費”成為重要的特征,例如買房、買車、買家電等等,很多消費者是按照生活計劃來展開,在這樣的消費行為中,滿足基本需求成為了核心的驅動力。
但是,今天,人們的消費需求已經不停留于此,消費者會尋找在基本消費之外的價值,消費不僅僅只是為了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,而更希望消費賦予更多的意義。加上電子商務、移動互聯(lián)網、社交網絡的實時化的信息流動,消費者會被各種各樣的時刻觸發(fā),消費不僅是一種體驗,更是獲得“未知”或“趣味”的來源,探索式消費成為趨勢,新的發(fā)現(xiàn)和體驗越來越成為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的關注點。
例如,2015年中國旅游產業(yè)迎來了高速增長,自由行業(yè)務尤其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,原因就在于消費者不再傾向于按照走馬觀花式的模式進行旅游,更希望獲得深度的旅游體驗,這種體驗超越了旅游的風景本身,這本身對于消費者就是一種探索。對于品牌而言,賦予消費者這種探索的空間,或者為品牌注入不一樣的體驗的意義,對于觸發(fā)他們的消費變得越來越重要。
從關注功能到關注審美
今天的產品和品牌,“顏值”和“實力”都重要
互聯(lián)網上流行一個詞叫“顏值”,“靠顏值”還是“靠實力”也一度引發(fā)網民的爭議,但是,人們在爭論的時候,又開始提到顏值、人品、情懷都是需要“拼”的。在商品相對稀缺的時代,消費者選擇不多,因此,“功能主義”至上,一個產品是不是有足夠多的功能,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成為核心,但是,當每個領域的商品琳瑯滿目的時候,“功能主義”就不再是唯一的驅動,消費者對于審美的需求日益強烈,產品的設計美學變得越來越重要,因此,今天的產品和品牌,“顏值”和“實力”,一樣也不能少。
從功能主義到美學并重,這也是中國企業(yè)產品升級的重要途徑,低價的不具備審美的產品在未來競爭力越來越弱,尤其今天的年輕人,他們出生就處在互聯(lián)網世界,他們有著更加廣袤的視野,審美能力與過去年代的消費者比有很大的提高。因此,產品美學、品牌美學、營銷美學都成為企業(yè)必須進行修煉的基本功。如果一個企業(yè)能夠將一些文化審美的元素融入到產品,就更能打動消費者,例如,很多人喜歡無印良品,就在于它在傳遞一種簡約的美學,將“簡”與“減”的精神完全融入到產品設計,這些年中國很多產品的風靡,“美學”成為重要的指標,比如華為的MATE7的成功,在外觀設計上傳遞出來的高端、大氣、精致、內斂的尊貴氣質成為其之所以打動高端消費者的重要理由。
關注亞文化,尋找個性化需求
大眾消費文化被瓦解,年輕人在建構新的文化
移動互聯(lián)網時代的消費者越來越追求的不是“大眾趨同”,而是“小眾自我”,消費文化正從以內容、興趣、社交為中心,分解出更多的亞文化,這就是新消費文化。
這種新的消費文化,既是對大眾消費文化的瓦解,也是對于大眾文化的重新建構,而且很多文化是先瓦解再建構,或者邊瓦解邊建構,例如90后塑造了很多新的語言,這些新的語言先是瓦解了其他代際的溝通方式,緊接著這些代際開始模仿90后擔心自己落伍,于是,90后的文化很快就開始從小眾向大眾滲透,這也叫“反哺效應”。小眾市場的邏輯也大凡如此,小眾誕生后,先建立不同以往的區(qū)別,然后就有大眾人群跟隨,成為了流行。
這個趨勢驅動下,亞文化就有了價值,小社群就有了價值,垂直消費市場就有了價值,因此未來最有商業(yè)價值的不再是大眾審美和趣味,而是亞文化和小社群。例如,在90后當中非常流行的二次元文化,就是典型,二次元文化,不僅影響動漫產業(yè),游戲產業(yè),還可以影響時尚產業(yè),比如最近迪奧在日本搞了一個彩妝發(fā)布會,發(fā)布的新產品,就成功的運用了日本動漫當中的造型來設計的,核心就是瞄準這些二次元消費者。
工業(yè)經濟時代靠的是規(guī)模經濟,流水線和批量生產,但是,今天卻是一個個性化經濟的時代,關注于個更加精細化的亞文化的挖掘,以及更加精致化的文化細分,可能找到新的商業(yè)成長機會。
品牌要幫消費者發(fā)現(xiàn)和建構自我
產品意義決定消費價值,要用情感元素和消費者聯(lián)系
過去消費者與產品世界是兩個世界,即消費者購買一個產品,核心是為了使用,因此,“情感聯(lián)系”相對比較少。但是,今天,生活場景和產品場景是融為一體的,產品不再是冰冷的界面,消費者需要與產品對話,需要與產品交互,尤其是在一個數(shù)字化和智能化的時代,品牌需要給予消費者更多的意義。
首先,要幫助消費者尋找和建構自我。人們?yōu)槭裁匆I你的產品?人們?yōu)槭裁匆矚g你的品牌?產品意義決定消費價值。在這個追求差異化消費的時代,消費者在尋找的不再是雷同,而是不同,消費不再是為了標榜,而是為了更好的匹配,品牌不再是附著在產品層面的東西,對于消費者而言,就是自我價值的一種主張。因此,所有的產品和品牌都需要幫助消費者發(fā)現(xiàn)自我,要用情感元素和消費者建立關聯(lián),讓消費者感覺到“這就是我,這就是我要的”。過去很多品類都不需要考慮情感和產品精神,今天顯然不行,例如,2015年,蒙牛特侖蘇提出了“從更好開始”的品牌理念,賦予高端乳制品新的精神意義,只有超越產品層面有心理和精神層面的東西,才能真正與消費者共鳴。
其次,內容是王道,品牌不再是生硬的傳遞信息,而是構建喜聞樂見的內容。信息爆炸的時代,就是內容稀缺的時代,重復性的轟炸只會增加消費者的防御,“傳遞信任”才是品牌需要去思考的,營銷界面發(fā)生了很大的變化。如整合營銷大師舒爾茨所述,當前品牌傳播的關鍵已經不再是營銷者可以發(fā)送多少信息了,真正的問題是消費者可以接受多少信息,換句話說,如今的市場強調消費者的媒介消費,而不是營銷者信息分布。對于品牌而言,創(chuàng)造品牌內容才是傳遞信任的重要載體,內容不僅僅是當做一種“營銷手段”,而應該成為品牌常態(tài)的信息溝通模式,更有“內涵”、“文化”和創(chuàng)意的內容才能打動消費者。
最后,回到原點,人們?yōu)槭裁匆M?打動消費者的產品,驅動消費的功夫到底在哪里?已經不再是產品本身。在今天競爭激烈的時代,要脫穎而出,已經不能再按照過去的規(guī)律性路線,消費的邏輯在重構,消費秩序在重建,品牌思考消費者的角度也需要順勢而變。
[本文轉載自搜廚餐考]
免責聲明:1.餐飲界遵循行業(yè)規(guī)范,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2.餐飲界的原創(chuàng)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餐飲界m.thebridgeofsanluisrey.com"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餐飲界或將追究責任;3.投稿請加小編微信canyinj888或QQ237634588。4.餐飲界提供的資料部分來源網絡,僅供用戶免費查閱,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、即時性和有效性,若網站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、延誤、不準確、錯誤和遺漏等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處理,我們不承擔任何責任。
掃碼關注餐飲界微信號